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发展» 规划计划
南窖乡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发布日期: 2017-08-24
打印本页 【字号  

第一章      

1.1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总体规划及房山新城规划,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促进山区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发展山区经济;科学确定南窖乡的乡域性质、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指导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1.2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

  • 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51月)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 刘淇书记在学习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上的讲话(20053月)
  • 《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2020
  • 《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村镇规划标准》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其他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1.3规划原则

与上一层规划相衔接,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乡镇;坚持尊重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传统。

1.4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 南窖乡发展定位的问题,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对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 南窖乡生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采用集中发展与分散发展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方式,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空间布局结构;
  • 南窖乡的产业调整问题,确定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问题,重点解决好区域公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乡域防灾等内容。

1.5 规划年限

近期:2006年至2010年;

远期:2011年至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1.6 规划区范围:

为南窖乡所辖行政区域,规划面积约40.16平方公里。该乡东接佛子庄乡,南与周口店地区办事处相邻,西邻霞云岭乡,北与大安山相接。

 

  •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1发展战略思想

2.1.1以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为指导原则: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促进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促进域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

2.1.2展观念的战略转变:以北京城市发展为契机,转变发展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内部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2.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2.1总体目标: 依托北京和房山新城,服务北京、服务房山新城,将南窖乡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山乡”。

2.2.2经济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以绿色生态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结合市场需求,挖掘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以林果种植及果品加工、特种养殖和复合型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同时,按照客观规律引导传统产业逐步转型,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和稳定。

2.3发展战略

  • 加强对北京和房山新城的服务职能,积极接受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 发展商贸、服务业,构建经济走廊;
  • 建立集生产、批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产品集散地;
  • 依靠乡域自然资源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2.4间发展布局

2.4.1经济圈的构建:

根据南窖乡现有产业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未来发展需要,规划将全乡分成四个经济发展区域。

  • 北部经济区:包括花港、中窖两个行政村,利用山区的丰富林果、野生资源,依托现有果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有机食品及生态果品加工基地,形成南窖乡北部综合产业加工区。
  • 西南部经济区:主要指大西沟和水峪两个村。水峪村为典型的山区自然村落,自然风光秀丽,果品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较茂盛。水峪村是北京市著名的民俗旅游村,结合大西沟村的林果采摘园,千亩京枣观光园项目,共同构成乡域西南部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
  • 东南部生态涵养、植被恢复区、东南部包括:南安、北安、三合村三个行政村,煤炭储量丰富,环境、植被破坏严重,现为采空区,确定为生态保育,植被恢复区。
  • 中心区:主要指南窖村,依托乡中心区的地域优势、发展商贸及服务业,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2.4.2经济走廊的构建

依托红新路的打通,将乡内名经济区内的各个要素有机的穿联起来,构成一条产业体系完善,内外联系畅通的经济走廊。

这条走廊将吸引山区各乡镇聚集与此,建立起北部山区共同的商贸市场及供应基地。

 

  • 乡域性质与规模
    1. 职能定位

南窖乡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 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之一;
  • 北京历史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 首都和房山新城的果品生产基地和特种养殖基地之一;
  • 北京西南旅游基地之一。
    1. 乡域性质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房山新城规划》的要求以及南窖乡在首都经济与房山区中的地位,本次规划确定其乡域性质为:北京西南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房山西北部山区生态型,农副产品、有机食品基地。

  1. 主导产业与服务对象
  • 主导产业:生态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重点发展休闲、观光与林果采摘及民俗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继续发展特色林果的种植及特种养殖业。
  • 服务对象:服务首都、服务房山新城。
    1. 人口与用地规模
  • 人口规模:近期至2010年,人口降至2千人;远期至2020年,人口控制在1千人以内。
  • 用地规模::近期2006年至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38ha,其中:中心区18ha,人均建设用地180m2
  • 规划末期2020年,乡域建设用地规模12ha,其中:乡中心区10.5ha,人均建设用地120m2

 

  • 人口与就业
    1. 人口规模控制
  • 一个一般集镇,指中心区南窖,人口控制规模850人;
  • 一个一般村,指中窖,人口控制规模150
    1. 劳动力分配

根据现状从业人员在三类产业中的分配情况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划预测未来劳动力在三类产业中的比例构成将是:

 

 

 

 

 

 

规划劳动力乡内产业分配预测     5.1

产业部类

劳动力数量

(人)

构 成 比 例

%

第一产业

100

20

第二产业

150

30

第三产业

250

50

合  计

500

100

  1. 劳动力接纳基地

建立产业基地接纳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改善农民生活,体现在产业发展上:

  • 第一产业:建立经济果林种植区、特种养殖基地;
  • 第二产业:建立有机食品及生态果品加工基地、矿泉饮料生产基地;
  • 第三产业:建立民俗村、生态农业观光区、商业集贸中心。

 

  • 用地布局规划
    1. 规划原则
  • 坚持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境外城镇地区和境内中心集中。
  • 坚持尊重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传统的原则,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具有山乡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协调好村庄产业发展与生态涵养的关系,集约利用土地,规划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用地,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 村庄发展方向

撤销乡域西部、北部和南部深山区内规模小、分布零散、经济发展落后、工程地质恶劣的自然村和中心村,引导部分人口迁至乡域中部向经济走廊靠拢、部分人口根据有关政策外迁至城镇地区;重点改造建设南窖和中窖2个行政村。

  1. 用地结构

以主路为主干、支路为枝路,将各村庄和各产业用地有机地连结成一个整体网络的用地结构,形成一种“线性延伸、点状分布”的用地结构

  1. 居住用地

全乡规划保留两个中心村,顺应地势分布着居住组团,规划居住总用地6.78ha,占全乡建设用地的 54 %

配套教育设施用地规划保留现有乡中心完全小学及中心幼儿园用地。房山区政府支援山区教育事业,实行山外联合办学,因此,初高中均在乡外办学。

  1. 公共设施用地
  • 办公用地:由乡政府和各村委会用地构成,其中乡政府用地保留原址。
  • 商业用地:指商业网点及集贸市场用地,沿路布置交通便利。以此带动全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
  • 文化用地:包括文化大院及社区娱乐中心等,并兼容体育设施用地。
  • 成人教育及老年福利院用地位于乡中心区北部,成人教育用地与医疗卫生相邻,为全乡人民提供技术培训,知识讲座等农民再教育的场所;规划保留现状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活空间。
  • 医疗卫生用地:位于乡中心区北部,原南窖中学教学楼内,组建医疗救助中心。中窖村设卫生室。
    1.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交通道路用地包括一处公共停车场,一处加油站,和其它道路用地构成。

  1. 共绿地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规划在中心区设置集中绿地。全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0.27ha人均公共绿地2.7平方米。

  1. 工业用地

规划乡内工业用地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建立果品加工基地、山泉饮料生产基地,过渡性加工基地和其他绿色生态产业基地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为1.04公顷。

  1. 村庄搬迁规划

确定搬迁并点分为近期、末期两个阶段。规划期末保留南窖、中窖两村,乡中心区为南窖村。

  1. 人口搬迁方式
  • 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实施自由搬迁的方式;
  • 借助平原和山区各自的优势,实施合作搬迁的方式;
  • 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开发式搬迁的方式;
  • 结合本乡中心村建设,实施内迁的方式;
  • 加强敬老院建设,实施鳏寡孤独老人入院安置搬迁的方式。
    1. 乡外单位的协调
  • 对于现有单位原则上予以保留;
  • 对于新建单位,本规划一经批准,有关部门应结合本规划进行建设项目选址,以协调区域性设施建设与乡属用地发展的关系;
  • 对现有单位进行原址改建的,不应影响乡属用地的建设;对现有单位进行扩建或迁建的,应遵从上一款原则。
    1. 旅游设施用地

以南窖乡西南的民俗村为中心,结合乡域内其他景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乡域内共设有4个旅游景区,分别是:北峪民俗旅游、花港“九九桃王采摘区、中窖“板栗采摘区、大西沟“千亩京枣观光园”。

  1. 发展备用地

本次规划在乡中心区东南部、及北部工业用地处预留2处发展备用地,主要作为商业服务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公顷。有关部门应对发展备用地予以严格控制。

 

  • 道路交通规划

6.1公路交通

  1. 交通原则和目标
  • 依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和房山新城总体规划方案,重点建设区域对外交通联络线,完善道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协调能力,提高交通通达性。
  • 通过道路分类、分级系统的确立,从而增强南窖中心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1. 道路系统规划
  • 主干路

红新路:随着规划的实施。红南路将向东南打通,至周口店镇新街村,规划为二级公路,规划红线宽20米。

  • 次干路

连接乡中心与各村庄组团及村庄道路,规划将打通中心区与中窖村道路形成环路,方便乡内各村庄之间的联系。规划红线宽1015米。

  • 支路

指乡中心区及村庄内部道路,为非机动车道,路面宽57

  1. 交通运输规划
  • 客运交通

规划将红南路穿村路段引出至乡中心区南侧规划新路,原路段规划为客运交通,对大、中型货运车辆的通行实施交通管制,消除安全隐患;在乡中心区及中窖村设置公交站点,方便村民乘换车辆。

  • 货运交通

规划红新路作为主要货运通道,经乡中心区路段,实行客、货运分开行驶

  1. 公路规划技术条件交通设施

根据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技术规定,从山区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南窖乡境内各级公路规划技术条件如下:

南窖乡境内公路规划技术条件一览表       

公路名称

或 路 段

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

红线宽度

m

公路里程(km

红南公路

区级

二级

20

 

北峪公路

乡级

三级

15

 

中窖环线

乡级

三级

15

 

大西沟公路

乡级

四级

10

 

南安路

乡级

四级

10

 

 

 

 

 

 

  1. 交通设施
  • 公共停车场:设置于乡中心区邻近商业用地。
  • 公共加油站:于红新路一侧,中心区南部,设置加油站一座。
  • 公交站点:在乡中心区及中窖附近,设公交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1绿地系统规划

  1. 规划结构
  • 宏观层面:以南窖山区整体生态环境为背景,依托山势地貌,通过生态养育,构建乡域绿地系统的母体结构。
  • 中观层面:以河道为主线,包括各生活组团和经济组团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连续的行为活动区域。
  • 微观层面:由各生活组团和经济组团共同构成的细胞网络结构。
    1. 发展目标与规划指标
  • 发展目标:合理组织绿地空间系统,通过生态恢复和水利整治,建立良好的乡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乡绿化景观,把南窖乡建成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山乡”。
  • 规划指标:规划到2020年,全乡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6.93%提高到80%,其中集中成片的公共开放性森林面积达到森林总面积的30%以上。生活区绿化覆盖率达到70%、绿地率不得低于35%,工业和物流基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0%
    1. 绿地构成规划

根据山区绿化特点,建立“大绿地”体系,涵括公共绿地、园地、林地和草场。

  • 公共绿地:在各村均设置公园绿地,以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 园地:扩大果林种植面积,丰富山区绿化景观。
  • 林地:加大山区生态林培植力度,到2020年将大幅度增长林地拥有面积。
    1. 景观系统规划
      1. 规划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以及时空结合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建立生态可持续的景观。通过综合规划,使南窖乡产业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生产建设、生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这一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
      2. 景观控制规划
  • 景观轴线:由南窖沟与红新路组织乡域景观轴线,在近距离景观圈层内构建景观核心带,并与绿地系统和沿途建筑相配合形成乡域景观骨架。
  • 景观视廊:利用各级道路作为景观视廊,道路两侧的绿化应考虑通视要求,以便感知主体观察沿途景观;采用多种设计手段在道路尽端尽可能地安排景物,与感知主体形成视觉呼应。
  • 景观视域:将地质公园景区和长操村一带作为全乡的重点景观视域,着重打造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

 

  •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8.1原则与目标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的农业种植地、水面等区域。从生态角度出发,从资源分析入手,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四者协调发展关系。

8.2 生态绿地系统

1)中心区依托南窖沟建设滨河水系公园体系;

2)沿军用电缆及高压线两侧规划防护绿地,预留区域基础设施走廊;

3)河沟两侧依托山地和林地,形成区域生态核心;

4)规划期内生态核心建设主要是保护和恢复山体绿化,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建设。

8.3河湖水系

乡域内南窖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96》四类标准。对地表水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疏挖治理,修理堤岸、护坡,补充清洁水,改善湖泊水质。

乡域内的水峪、中窖水库,外围1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取水构筑物以外的其它建筑。为保护坝库的水质,防止污染,在坝库外围100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污水直接排向坝库。

8.4水污染与控制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污水排放。根据不同水功能区划的纳污能力。制定相应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削减量目标和防治对策措施。

加强乡镇水污染综合治理。乡域内的水库、河流,在确保发挥排水、调蓄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功能。对中心区的污水实行集

中处理,加强沿岸污水截流、入河口湿地建设,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保持一定的水面面积。

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2020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要达到50%60%

8.5采矿地环境综合治理

8.5.1煤矿矿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针对煤矿矿区的污染原因和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生态恢复:

  • 针对产品与废弃物的堆放,一方面可以采取生物技术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废物利用:
  • 生物技术处理:向土壤施加有机合成肥料,促使微生物生长并增强生命力,再种植适生植物恢复植被。
  • 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煤矸石作为生产新型建筑材料页岩砖的主要原材料。
  • 对采空区沉陷地的整治方式主要有平整、覆土、填充等。其中填充物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同时实现废物利用,还可以利用固体垃圾。结合整治可以利用矿坑作为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场地,综合解决城市固体垃圾的消纳与填埋处理、矿山采空区隐患以及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的问题。
  • 矿井废水的处理以预防为主:一是拦截地表水,减少入渗量;二是封井隔气,减少氧化作用,消除酸性水的产生。治理方式有生物反应、耐酸植被种植。

8.5.2采石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采石场范围主要包括采矿作业区和石材堆放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生态恢复:

  • 在采矿作业区进行石壁绿化,根据岩性、坡度、表面粗糙程度等采用相应的技术和藤类植物实施绿化。
  • 在石材堆放区控制水土流失,进行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耐贫瘠、耐干旱的植被进行绿化培育。

理顺废弃采石场的水系,引导地表径流有序地归入附近小溪小沟中。建造水利工程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沙淤积。

 

  •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9.1土地资源

9.1.1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

     未来,根据房山新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南窖的土地利用仍应以发展生态农业用地和林地为主,治理矿区废弃地。

9.1.2 土地利用措施

撤村并点。村庄改造,引导人口向中心区集中。

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修复矿区废弃地。

加强山区疏林地、未成林地植被建设。

9.2 水资源

  9.2.1 水资源规划原则和目标

建设先进的节水型社会。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把保证乡镇供水安全放在首位。

1)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和中水回用,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应采用节水水具,包括节水龙头等。采用有力的技术保障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管线渗漏。

2)中心区绿化以乔、灌木为主,限制使用草坪。道路冲洗和绿地养护应以中水、地表水为主水源,严格限制使用自来水。居住区、集中公建区和工业用地就地采用中水回用的措施。用于建筑物内冲厕和小区绿化、景观用水。在实施过程中,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中水回用的设计应用。

  9.2.1水资源保护与节约

加强河道治理,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防治对策;从涵养与保护两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污水排放。根据不同水功能区划的纳污功能,制定相应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削减量目标和防治对策措施。

   重视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严格控制不透水表面铺装的面积,保证地下水补给通道的畅通;做好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做好污水的回收、利用和运输、严防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发生,从而严格控制污染物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做好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工作,对除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取水外,严格控制娱乐、景观等的用水规模;做好地下水开采点的工作。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超采,多途径涵养地下水,有计划地进行地下水回灌。

 

  •  市政工程规划

10.1给水工程规划

10.1.1规划水源引自地下水;结合道路建设,布置标准配水管网;

10.1.2规划期末,预测全乡总用水量约300/日。日变化系数K=1.4

 

10.2污水工程规划

10.2.1规划区内污水的组成是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量的计算按给水量的90%计算,则规划区内平均日污水量为270/日。

10.2.2污水管道布置时尽量满足重力自流的原则。规划在南窖组团预留一处污水处理站用地,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喷洒道路及绿化用水。

10.2.3污水管道布置原则:

污水管管径的计算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

在规划范围内污水管道最小坡度取0.3%,以满足污水重力自流的要求。污水管道应埋深在冻土层以下,并与建筑外墙、树木中心间隔1.5米以上;各种管径设计最大充满度等执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3雨水工程规划

    乡中心区各组团的雨水管道结合地形,沿道路铺设,采用明、暗沟相结合,就近排入穿过排水沟,汇入南窖沟。组团周边的山体雨洪通过组团和山体间的道路边沟节截流疏导,排入排洪沟,避免对生活居住区的影响。

          根据地势、道路坡向布置雨水管网,雨水管道的最小坡度应保证不低于0.3%。乡中心区暗沟取800x800毫米,明沟取600x600毫米。

10.4供电工程规划

10.4.1南窖乡电源引自班各庄35千伏变电站。

10.4.2用电负荷预测:负荷预测主要采用负荷密度法并用其它方法相互校核。

10.4.3至规划期末2020年全乡用电负荷将达到1500千瓦。

10.4.4规划要求高压线路应尽量在城区外围架设,严禁穿中心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并考虑远景发展,避免线路占用企业备用地或居住备用地。凡进入中心区的高压线路应沿道路绿化带或沿河流架设,按规划要求预留高压走廊。

10.5电信工程规划

10.5.1规划南窖乡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将达到1000门。电信所规划在乡中心区内。

10.5.2规划南窖乡邮政所规划在乡中心区内。

10.5.3有线电视引入歌华有线电视网。

10.6供热工程规划

10.6.1本规划区供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供热方式,乡中心区选用小型锅炉房或分户采暖炉。加大节能力度,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材料。

10.6.2  2020年乡中心区总建筑采暖热负荷为:10兆瓦。

10.7环卫规划

10.7.1规划目标

按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10.7.1规划措施

垃圾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特别是步行道的两旁和路口,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火热。支路设置间隔50米,次干路设置间隔80100米。

公共厕所:分期分批改造和新建公共厕所,全面提高公共厕所的卫生条件和面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设置公共厕所间距为300500米,每座建筑面积60100平方米。

粪便处理:粪便处理逐渐实现无害化处理,各村农户应修建三格式化粪池。

生活垃圾:在居住区内设垃圾收集箱,中心区集中设垃圾转运站,垃圾实行全封闭清运。中心区人均日产生活垃圾按1.2公斤估算,规划区日产生活垃圾1.1吨,全年产生活垃圾401.5吨。

  

  •   综合防灾规划

11.1防洪规划

11.1.1防洪重点: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

11.1.2防洪标准

南窖沟作为大石河支流,是山洪汇集河道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威胁交通干道和乡村建设区的泥石流行洪区域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11.1.1河道管理范围:根据房山区政府文件(房政发[2002]43号),南窖乡境内南窖沟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以下。另需根据水利部门对南窖沟具体改造工程的设计要求确定河道管理保护范围。

11.2消防规划

11.2.1消防重点:森林防火和乡村建设区防火。其中,森林防火应站在全区的高度实施统一消防工程建设。

11.2.2规划要求

特殊用地单位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不应危及南窖乡的安全。

煤矿企业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对煤炭产品堆放场地实施防火分区,严格控制各类用火。

野外用火应严格执行现行《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限制三级建筑,禁止四级建筑

11.2.3规划内容

  • 消防指挥机构:由南窖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本地驻军设立乡级消防指挥部,并将指挥部设于乡人民政府。
  • 消防站布局:在中心区中部设标准型普通消防站1处,主要执行普通火灾扑救任务。
  • 消防供水:供水来源有三种渠道——利用河水、修建永久性蓄水池(含水库)、铺设消防供水专线。
  • 消防通道:利用各级道路作为消防通道,排除路障,保证消防通道净宽度不小于3.5米。
  • 消防通讯: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报警、接警和指挥的主要通讯方式,开设各类消防通讯专线;实现与区消防指挥调度中心的网络联系。
  • 监测信息网点:结合北京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工程,在南窖乡内划分片区,建立监测网点,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

11.3抗震规划

11.3.1抗震标准:根据《北京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南窖乡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

11.3.2抗震设施

疏散通道:规定区级公路和乡级公路作为震时疏散通道,其宽度不小于15米。

疏散场地:人均避震疏散面积1.5平方米,选址避开采空区、泥石流行洪区、洪水淹没区和其它地质不良地带。

11.4人防工程规划

11.4.1相关措施

建立南窖乡疏散基地的领导机构,确保组织健全、领导有力。

完善道路系统,确保运输通道的畅通。

加强人防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确保有足够能力接收疏散人员和储备物资和设备的场所、文化教育、医疗救助等设施。

结合房山新城发展建设,调整南窖乡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发疏散基地的生活保障条件。

对南窖乡给予财政支持政策,保证疏散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11.4.2设施规划

利用乡域废弃矿井,按照有关人防工程设计标准实施改造建设,作为疏散人员隐蔽掩体以及物资储备仓库。

利用红南公路及其他乡级路作为运输通道。

 

  • 近期建设规划

12.1绿地与绿化建设

重点进行乡中心区南窖、中窖等村庄的外围绿化美化,特别是加强沿路绿化;

重点进行乡域西部民俗游、生态游的景观环境设计。

12.2公路与交通设施建设

重点进行红新公路的改造建设,改善乡域的内外交通联系;

重点建设乡中心区公共加油站,加强公路的服务水平;

配合局部商业设施建设公共停车场。

12.3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心区建设商贸业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等公共设施;

在中心区建设污水处理站、热力站、邮政电信所等市政公用设施;

12.4产业基地建设

在乡中心北部,扩大建设现有果品加工厂,建立果品加工基地及建设山泉饮料加工基地;

南安村实施人口外迁,在原村址处建设农产品批发基地;

12.5乡中心区及村庄改造建设

近期实施北安村的搬迁规划,进行乡中心区及其他村庄的改造建设;在乡中心区做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12.6旅游设施建设

重点做好乡域内的旅游设施建设工作,利用各村庄逐步腾退出的建筑进行改造,完善乡域的旅游设施建设

 

  •   规划实施

13.1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南窖乡人民代表大会应依法予以确认和公布,并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村民与有关人员的规划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村民与有关人员守法的自觉性。

13.2在乡域总体规划成果基础上深化规划编制工作,适时编制详细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使各项规划、建设均纳入到规划管理中来。

13.3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对规划管理队伍进行常年业务培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13.4增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城市规划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     

14.1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说明书和图纸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

14.2本规划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即作为指导南窖乡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活动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确需修改或调整时,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进行。

14.3本规划由北京市房山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4.4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2020年南窖乡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一

用地

代号

用 地 名 称

现状 2005

规划 2020

面积

ha

比例

(%)

人均

m2/人)

面积

ha

比例

(%)

人均

m2/人)

R

居住用地

 

 

 

4.9

48.04

 

C

公共设施用地

 

 

 

2.78

27.25

 

M

工业用地

 

 

 

1.04

10.2

 

TS

交通道路广场用地

 

 

 

1.07

10.5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18

1.76

 

G1

公共绿地

 

 

 

0.23

2.25

 

       乡中心区合计

 

 

 

10.2

100

120

中窖村建设用地

 

 

 

2.25

 

150

乡域建设用地

167.97

100

230.19

12.45

 

 

备注: 2020年规划乡中心区人口850人。全乡人口1000

 

 

 

 

 

 

 

 

 

 

 

 

 

 

 

 

 

 

 

南窖乡域规划土地利用汇总表     表二

类    别

现    状

规    划

用地面积(公顷)

比例(%)

人 均

(m2/人)

用地面积(公顷)

比例(%)

人 均

(m2/人)

乡域总体规划用地

4016

100

5501

4016

100

40160

其中

建设用地

167.97

4.18

230.1

12.45

0.31

124.5

其中

村庄居民点居住用地

72.97

1.82

 

99.96

 

 

 

产业发展用地

35.0

0.09

47.95

 

 

 

道路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32.2

0.87

44.11

48.6

1.21

486

特殊用地

27.8

0.69

38.08

27.8

0.69

278

水域及其他用地

3848.03

95.81

5271.27

3927.15

97.79

39271.5

其中

水域

19.01

0.47

26.04

19.63

0.49

196.3

耕地

68.09

1.7

93.27

79.55

1.98

795.5

林地

2654.62

66.1

3636.47

2467.14

61.42

24671.4

园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609.77

15.18

835.3

1056.3

26.3

10563

未利用地及其它用地

496.54

12.36

680.12

304.53

7.58

 

3045.3

备注: 2005年全乡现状人口7300人;2020年规划人口1000人。